“老师,我拿到了上海一家公司的offer。”2021年,我校电气学院毕业生李华(化名)抑制不住激动,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了辅导员邱钰倩。
李华(化名)是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5级本科生。大四时,由于挂科较多,他收到了转年级通知书。本该2019年毕业的他,因学业原因留级了。
“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出路,只剩自己,我内心充满了孤单和矛盾。”大四时,巨大的学业压力与心理落差给李华沉重的打击。延迟毕业的焦虑,一度让他产生了放弃学业的想法。
“转年级学业困难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会产生焦虑、厌学情绪,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业、就业指导帮扶尤为重要。”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叶涛介绍。学院十分重视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指导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从第一个90分开始
一门、两门、三门……多门功课不及格后,李华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和懈怠心理。“刚开始还比较在意,多了也就麻木了。”李华坦言。发现这种苗头,邱钰倩内心充满担忧,她有针对性地匹配指导,切实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制力不强等往往是造成‘学困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业、就业指导,重塑其自信,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邱钰倩说。她对照培养计划,细心地帮李华设置学业规划目标。
邱钰倩十分注重课堂考勤,要求李华必须按时上课。课后,她对照培养计划梳理积欠学分,列出课程难点,制定学习计划,切实提升李华的学习效率。
在帮助李华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后,邱钰倩还与家长一同为李华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最终李华的电路课程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
“学院采取阶段性分层教育,对各年级学业困难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目标,形成学校、学院、家庭三级联动网络,以学生为中心,统筹协调形成目标教育合力,做好‘学困生’目标教育的过程评价,兼顾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适时调整教育目标和方法。”叶涛说。
勇敢面对自己
电路课程90分的好成绩给李华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有信心迎接下一个目标。每学期期末成绩出来后,学院还会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进步情况提出进一步实施方案。
“只要学生想做,任何时候都不迟,要让学生感受到总有人关心他。”邱钰倩用情、用心地鼓励关爱李华。当李华出现焦虑情绪时,她乐于做学生的倾听者,给学生排忧解难。“邱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我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李华感激地说。
邱钰倩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并分析李华的内心需求,邀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网络。同时,她还经常进班级及时了解李华的实际困难、进课堂查看其听课效率,成为李华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思想政治教育需贯穿学生学业和就业指导的全过程,要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还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叶涛说。
高质量就业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更大了,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这种令人尴尬而又让人无法接受的现象。毕业前,李华对自己毫无信心。
“学困生”由于长时间处于心理失衡状态,在毕业季面对就业招聘时没有自信面对“失败”的自己,李华第一次求职时就没有勇气将自己的简历投递出去。
“我们努力挖掘学生的长处,让这些闪光点成为他们重塑自信的优势,为他们破除信心难题。”邱钰倩说。学院建立了一生一策就业档案,还开展了就业困难学生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提供服务工作。
毕业前,邱钰倩主动询问李华的情况,为他修改简历和推荐岗位,并认真细致地进行面试指导。最终,李华被上海一家精密机械公司录取,从事软件研发工作。
“学院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目标、价值目标理念,掌握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叶涛说。
(记者江 轩)